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交流感悟(2024年10月)——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唐玉豪

发布者:国教/继教学院发布时间:2024-11-29浏览次数:11

来到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第一个月,主旋律是适应与融入。从刚开始的“水土不服”到如今的游刃有余,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首先是学习上的,在我个人看来,开展交流项目不一定是因为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有多好,更重要的是让你脱离自己原本的舒适区,开阔自身眼界,对自身以及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在这里学习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这里的学习氛围。首先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自然融洽的,老师就像一个年长一些的朋友,是同学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而并非主导者,给了学生非常多自己学习发展的空间,也乐于倾听我们不同的意见。其次,学生们敢于也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能够非常自信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尊重他人,做好讲述者与倾听者的任务,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新思路与新想法。我个人一直感觉“学无止境”这个词不甚严谨,我们已知的知识是有限的,应该是“创无止境”,创新是创造价值的不竭源泉。(下图是上课时的presentation)

其次是自身生活上的收获。我刚开始感觉哪里都不方便,生活节奏有差异,交流有障碍,饭菜不合口味等等。而事实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想全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刚开始与他人交流时担心自己口语不好,购物时不敢询问别人,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但是当我真正迈出那一步才会发现,没有人会嘲笑我,他们无一例外地给予我充足的耐心与温和的态度,任何事情做了才会有收获。包括我因为吃不惯当地菜而选择自己下厨,从一个厨房小白到能够用自己的菜招待朋友,我想说的是,能够迈出第一步就已经成功了,踏上西行路比到达灵山更加重要。(下图是我招待朋友做的饭)

最后我想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马来西亚可以说是一个很多元的国家,和我一起上课的有马来人,印度人,当地华人,非洲人,欧洲人,来自世界各地,我们可能肤色不同,信仰不同,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互相帮助与学习,求同存异,在尊重彼此的基础上发展友谊,人类之间最朴素的感情都是互通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天安门广场上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