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访学总结——旅游学院郭倩倩

发布者:洪莹发布时间:2016-11-23浏览次数:432

2016年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国外访学项目支持,2016年9月15日至11月15日,我在美国纽约Fordham University Gabelli Business MBA中心(林肯中心校区)进行了访学。虽然时间很短,但收获颇丰。

科研方面此次访学最大的收获就是科研方面。我的导师是美国在信任型组织构建方面的权威专家,他著作颇多,但是典型的西方思维,而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典型的东方思维,因为我认为管理必须放到特定文化背景下才有用,中国的管理问题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研究成果,但最终还只能靠中国人自己解决。所以,我们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试图解决同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完全不一样,这样一来,我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文化和思路差异,也因视角不同而都受益很多。每次和教授的讨论都不是个容易的事,因为他在和我讨论前,都会列个阅读清单给我,我必须把他给我的清单上东西读完,形成自己的观点,写成文字稿发给他之后,才能和他去讨论。所以,阅读量是非常大的,周一到周四晚上基本上在图书馆都要待到晚上11点多才回去,但收获也很大,尤其是英文阅读速度和能力确实是有所提升。

有一次我给教授写了一个挺大的报告,把我对他的体系值得完善的地方、引入中国的市场前景、所需进行的调整等问题细细阐述了一遍。他对我新构建的体系非常感兴趣,当即决定让我给MBA的学员讲一次课,让学员来评价一下我所构建的新体系和我的教学能力。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第一、面对不同国家的MBA学员,我的英文够好么?第二、所有内容都是我的原创,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参考,完全是创新,逻辑性可以么?第三、如何提炼中国文化的特点,如何让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员在最短时间里理解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本质区别,如何让他们去理解我的体系?我精心准备了课程,从一阴一阳之谓道讲起,讲到孟子和道德经,解释了自己的体系,用了一个小游戏实现了互动中的知识传达。最后的结果是效果非常好,课程结束后一半的学员上来和我拥抱或握手,和我说谢谢。教授也非常满意,第二天他告诉我很多学员给他写了EMAIL对我的课程给予了正面评价。回头想想,这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虽然是很短时间准备的课,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持续了好几年,这几年都围绕这个问题在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思考,这也说明了平时踏实积累是多么重要,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就不会有厚积薄发的可能。但这个讲课的过程也暴露了我英文水平的不足,尤其是需要深入解释一个东西时,词汇量不够,始终没法做到游刃有余。语言的提升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环境重要,但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更重要,这是我未来需要花精力提升的地方。

因为课程得到了认可,教授决定和我合作在中国成立研究中心、撰写论文、在美国出版专著、落地中国企业等。他已经做了明年5月来中国调研的计划,这对他而言是研究领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尝试,对我而言,是融合东西文化和管理思想构建适合中国企业的全新体系之探索,也是一个值得一直做下去的研究方向。

  

  

教学方面MBA的课程,学习美国商学院教学方法也是此次访学的目的之一。在课程的选择上,我首先请商学院过去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他主导了Fordham Gabelli 商学院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共建北大国际EMBA的全过程)在MBA课程清单上给我推荐教授和课程。

第一周我就按他的推荐去听课,听过一周后,自己再筛选对我帮助比较大和我想研究的东西相关的课程。导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已经比较繁重了,权衡之后,我最终只留了两门课,一门和我的研究息息相关(《Management》),另一门是教学方法非常特别(《Strategy》)。

我想谈谈《Strategy》,这门课的教授是个在日本待了九年,服务过丰田的管理学教授,也就是说他既是PHD,也有企业实战经验。课上时间并不长,一次课2小时,但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真的非常繁重,上课形式很特别。他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案例大多选自哈佛商学院,我们需要自己花钱去哈佛买,我买了6个案例,花了30多美元,也就是200多人民币。这点很有意思,美国很重视版权保护,虽然你可以让买过的人免费发给你,但即便是这个班的中国学生,也会直接和我说,你应该自己去买,因为这是版权的费用。回来说案例,每个案例一般都在16-25页,课前你必须细细阅读完,因为一次课就讲一个案例,你不读完上课就完全不知所云,因为教授是默认你读过的。读案例,不仅仅是认识字的问题,还要自己对整个案例进行系统梳理,理出脉络、中心意思和细节。课后,大家是分组,做教授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这对我来说真的是很大的挑战,一次课,课前要花一天,课后要花一天,有时候一天还不够。

案例教学法是从哈佛传来的,我第一次听这样的课,确实觉得很新鲜,加上这个教授是Gabelli商学院里课讲得非常好的老师,所以他的课程每次都是完全不同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举个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课吧,那次课讲的是一个美国玩具公司进军日本市场的案例,他把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指定我们为不同的角色。比如美国政府、日本政府、美国玩具企业、日本玩具协会等,让我们之间以特定角色进行谈判,相互提问、立即回答,而且要求每个组的每个成员都发言。这确实是非常非常考验人,考验你对案例的熟悉程度,考验你对问题的思考维度、考验你的沟通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六个组谈判的过程中,他见缝插针地将理论知识融入进来,整个课程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轻松愉快、体验性强、学生的谈判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他的点评也给人很大启发。作为老师,我真心佩服,犹如庖丁解牛,流畅而美好,大家收获也很多,看到了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思考维度和不同的分析层次。

Fordham 以小班教学而闻名,即便是本科生,也是小班教学,大部分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发言也计入成绩。总的来说,他们的课堂注重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的管理能力在这其中得到了锻炼。不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能力不够学生的收获就不多。

  

文化方面

两个月时间很短,一眨眼就过去了。但我接触了很多中国留学生和美国人,传播了中国文化,也对美国文化也有了一点感受。

我参加了两次纽约第五大道微软专卖店的中国文化沙龙,第一次的主题是中秋节,第二次是中国京剧脸谱。我帮助布置场地,组织活动等,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当你在美国去做和中国文化有关的事情时,你会有种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中秋节那次的沙龙,我带去了徽州剪纸,得到了美国人的欢迎,我也应邀给大家讲了一点点中秋节的东西,感觉现在美国人很重视中文和中国文化,很多孩子都在学中文。

在纽约期间,我利用周末去了大都会博物馆、参加了一些与管理相关的社会沙龙活动、去了哈佛、哥伦比亚大学和MIT、参加了一些聚会,还经历了美国总统大选。谈谈大选吧,以前我不知道美国大选是怎样的流程,来了纽约看了三场候选人辩论,也听过专家对辩论的解读。选举前,和美国朋友一起吃饭时,就会听他们谈论选举的事,当时感觉很多人都支持希拉里。正式选举时,纽约放了一天假,晚上各大电台都在直播选举之夜的唱票。我们守着电视焦急等到夜里2点多,才确定川普获胜,但这之前国内媒体已经全部报道了川普获胜的消息,后来我仔细想想,纽约的主流媒体都是倾向于希拉里的,所以电视一直不谈川普获胜。

我住的地方离两个候选人庆典之处很近,都不超过5个街区,离川普的Trump Tower也只有三个街区。当天夜里就开始有人游行了,街道也被封了,第二天我们宿舍附近大规模游行继续,警车、消防车、口号声夹杂在一起。回头想想,这就是美国人的民主政治,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

两个月的时间很短,但真的收获很多,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等都给我留下来特别深刻的印象。未来要做的是如何将此次的收获转化为科研和教学上的成果,为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6.11.11